西安敏晨化工有限公司
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魅力银饰的手艺传承和文化延伸

编辑:西安敏晨化工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魅力银饰的手艺传承和文化延伸

    清 民间银点翠蝈蝈纹头簪

“银饰的魅力永远不会褪色”,这是著名银饰设计师安东尼奥·皮内达说过的话。如果把这样的话用之于中国老银饰,那么,“永不褪色的魅力”又是如何体现的呢?我们请国内权威设计师—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唐绪祥老师为读者详加剖解。

记者:我们看到,老银饰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,有人物肖像、花鸟鱼虫、自然风景、文字等,像锁饰的纹样,常见“福寿三多”“双鱼进宝”“刘海戏金蟾”“踏雪寻梅”等,这么丰富的造型来自于哪里?

唐绪祥:主要是银匠的传承和创新。这些纹样每一个时代都有创新,但传统工艺都是口传身教,拜师学艺的仪式非常庄严,老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形同父子,教得仔细,学得专心,这样一门手艺才会得以传承。除了个别心灵手巧的金银匠可以依据当下流行的趋势进行创新,多数都是传承上一代师傅的手艺。

记者:中国老银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像那种镂空的,特别像民间剪纸一样,线条简洁,前后巧妙勾连,怎样能形成这样的效果?

唐绪祥:中国老银饰纹样主要采取线的造型,如何开始,如何结束,其间的起承转合,恰如书法艺术。我们在借鉴其他民族首饰的特色时,将他们构图中的体量关系,变成面的、线条的造型。

比如唐代,錾花工艺从西域传来,我们把它改造成平面的、线型的艺术,再和镂空工艺相结合,形成自己的特色。剪纸也是线条的艺术,通过线条获得逼真生动的造型,丰富的装饰效果,这是中国的艺术。

老银饰的工艺主要是传统的花丝工艺、錾花工艺、锻造工艺等。花丝和錾花工艺都是外来的,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。很多生意人和手艺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新鲜的文化和审美观。中国老银饰先是模仿,后来渐渐消化吸收并创新,形成自身的特色。

记者:为什么要模仿外来的银饰?模仿他们的什么呢?

唐绪祥:主要还是模仿人家的工艺,那时候一个新鲜的样式出来了,像花丝工艺和簪花工艺,看起来漂亮、新鲜,中原地区没有,工匠们就会模仿。

记者:当时外来的工艺水平很高吗?

唐绪祥:是的,像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民族,在公元前800年左右,金银饰品的工艺水平已经很高了,其中一种叫做微粒缀珠的工艺,堪称一绝。简单说,就是把黄金熔化为极为细小的圆珠,再用某种动物胶合剂掺入铜粉,将它粘贴在器物表面,镶缀出不同的动植物纹样。

记者:我记得2003年,上海博物馆举办过“伊特鲁里亚人的世界——意大利前罗马时期文物精品展”,展品中有纯金王冠、黄金发饰、金簪、红玉髓金戒指等饰品,金丝掐丝、浮雕、微粒缀珠工艺都有体现。

唐绪祥:我国在商周时期开始出现金银饰品,但形制、工艺比较简单,器型小巧,纹饰较少,没有像西方那样高水平的工艺。我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首饰上的工艺,慢慢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应该说,银饰工艺发展到唐代,达到了顶峰。

记者:中国首饰有自身特色,是从唐代开始的吗?

唐绪祥:我们的金银首饰从商周开始就有自己的特色了,汉代的花丝和珠宝镶嵌也不错。魏晋时期开始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审美风格的影响,目前出土的新疆和内蒙古两地的首饰,带有粗犷彪悍的风格。宁夏出土的一件银壶上,壶身布满罗马人的装饰。这说明那个时代,我们的饰品接受的外来文化较多。

记者:具体有哪些外来文化在影响我们?

唐绪祥:主要是中亚的粟特及罗马拜占廷等地,还有波斯萨珊。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21件金银器,在工艺、器型和纹样上都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,每件都精美绝伦,工艺已经达到巅峰。

记者:目前藏家收藏的银饰还是以明清与民国时期的为主。

唐绪祥:明清时期首饰的工艺达到了另一个极致。我们目前很少见到明以前的民间首饰。因为这些老首饰平常都是在老百姓家里的,代代相传,一旦流行什么样式,通常就会将原来的化掉,打造新款式。因此很古老的首饰可能就流传不下来。

记者:藏家很注重区分,比如说,哪种是宫廷的,哪种是民间的?

唐绪祥:明代时,宫中到民间征集能工巧匠为宫廷打造首饰,手艺好的金银匠就会被选进宫中,学习和运用宫中式样。年龄大了,他们可以再返回民间,不必一辈子呆在宫中,就像现在的退休。这是明代对手艺人用人制度的一种改革,比较人性化。也因此,民间可以传承宫里的手艺。宫廷中的技术和审美观念会在民间传播,并推进民间的首饰工艺制作。由此看来,民间和宫廷是互相影响、互相渗透的。

记者:但对收藏者来说,哪是宫里的,哪是民间的,一眼便可以分辨出来。

唐绪祥:宫里的首饰,不计时间和用料成本,材质要最好的,工艺要最精的,用料纯度高,做工繁复富丽;民间则对料的要求不高,时间也紧,所以相对于宫廷,制作粗糙一些,不会那么精细,但是内容更丰富活泼。

民间更偏重于表现人物故事题材,像白蛇传、西游记、西厢记等,多子多福、福禄寿之类特别多;宫中的首饰采用民间故事比较少,多侧重于吉祥寓意的纹饰。宫中的制式有规定,有等级,不能乱做。当然,民间和宫廷也有相同的地方,如都做蝙蝠、蝴蝶之类,取其吉祥含义。

记者:怎么理解首饰纹样上的文化寓意呢?

唐绪祥:首饰的起源与巫术紧密相连。在原始社会,人们佩戴动物的骨头或者皮毛,相信动物的勇猛能够传递到自己身上,配饰具有信仰的意义,而佩戴这些饰品的人,则被视为英雄,形成英雄崇拜。随着历史发展,首饰渐渐具有了审美性,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。但银饰在民间仍有辟邪的功能。如现在的苗族,当他们在野外口渴时,寻找到一眼泉水,并不直接去饮用,而是将其佩戴的银饰,如手镯或者项圈放在水源上面,然后才喝水。他们相信自身之外存在鬼魂,如果将银饰放在水中,则水不会被鬼怪施加法力害人,因为银子可以辟邪,拥有无边的法力,使鬼怪不能近前。

汉族银饰上也有类似的信仰表达。像我们看到许多小孩子佩戴银手环、脚环、长命锁或者项圈等,主要功能仍然是辟邪。民间相信,小孩子容易生病,体质弱,容易被鬼怪牵制灵魂,因此用这些银器圈住孩子的灵魂,锁住孩子的生命,不会被鬼怪拿去。所以说,银饰不仅被赋予魅力和祥瑞喻义,而且还包含着人们这些美好的情结。

记者:与当今银饰设计对比,老银饰有没有胜出的地方?

唐绪祥:老银饰是家庭式手工作坊制作,工巧不巧和满不满是一个银铺子最重要的信誉,所以他们做起来一件是一件,扎扎实实,不敢有丝毫马虎,有很强的责任心,做出来的东西能够传世。而今都是现代化工艺,批量流水线生产,个性化的东西不是很多,但这又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。老银饰对当今的启示是银饰设计应精益求精,争取达到更高工艺水准。

记者:藏家看一件老银饰,确实会注重工艺巧不巧、满不满,那您从设计学上怎么看呢?

唐绪祥:从设计方面来讲,造型优美流畅,装饰完美,各种关系处理得当,称之为“巧”。至于“满”,详略得当,达到审美的愉悦,就可以说“工满”了。从收藏方面来讲,主要讲的是装饰得越多越好,工越细越好。两者是不同的要求。

上一条:邮市持续升温投资还须谨慎 下一条:和韩国人做生意应知道的常识
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29-6214430
邮箱:service@huaketiangcheng.com